高山云雾出好茶!4月,正是青川春茶飘香时节。青川茶不仅继续演绎青川特有的“七佛贡茶”历久弥新的故事,更有广受关注的“白叶一号”规模产新,甫一上市,即表现不俗、赢得市场垂青。 青川县是全国5个“白叶一号”扶贫茶苗受捐县之一、四川省唯一的受捐县。2018年和2019年春季,带着浙江安吉黄杜村村民深情厚谊的540万株“白叶一号”扎根青川,开启“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”的新故事。技术配套 确保栽好 4月28日,晴空万里。在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的一个白茶园,只见厢沟分明,一行行白茶苗栽在厢面,厢面覆盖着蓬松的茅草,白茶苗已冒出了一丛丛惹人喜爱的嫩叶…… “这是县政府出资近600万元建设的101亩‘白叶一号’茶旅融合示范园,去年进行改土、整地、基础设施配套。”青川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马浩强说,“今年3月才栽上的苗子,现在新梢发得很好,茶园基本没有死苗现象。后期还要新发夏秋梢,苗子将长得更好。” 这个茶旅融合示范园与众不同。马浩强娓娓道来:“青川县绝大多数土壤为黄壤,肥力不足、有机质含量低、透气性差,我们每亩施入了4吨有机肥改良土壤。而且,我们这次栽植的是营养袋苗,保障了茶苗的成活率,促进茶园快速成蓬。” 马浩强介绍,青川县在浙江专家的帮助下,逐渐掌握了“白叶一号”的生物学特性,摸索出了东部茶叶品种在中西部地区的种植技术,形成了重施农家肥改土、提沟理厢、科学控草等为主的精细化种植管护技术,解决了茶园积水烂根、白化期转绿等技术难题。同时,在厢面覆盖了茅草,减少地面辐射热,促使茶苗转绿;茅草还可抑制杂草,冬天亦能保温;茅草腐烂了又是很好的有机质。 红旗社区党委副书记李长永说:“目前,这个茶旅融合示范园由一个业主在管理,村民每年可得500元/亩土地流转费,并有了每天80元的务工收入,等投产后,收益的10%分村集体。” 据了解,今年青川还将新建1700亩“白叶一号”基地,均将参考红旗社区101亩茶旅融合示范园标准,积极示范推广提沟理厢等配套技术,确保“白叶一号”栽得活、栽得好。向标准看齐 提质绿茶园 迄今,青川县共建成“白叶一号”茶叶基地5318亩,其中,1517亩受捐基地3月以来已全面开采。通过开展白茶加工技术培训,县内已有6家企业和专合社收购、加工“白叶一号”,已采摘鲜叶7000斤左右、制成干茶1700多斤;农户采摘鲜叶销售均价达120元/斤以上,每斤干茶均价2000至 3000 元,已销售了 70%,真正把“白叶一号”种出了效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