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 “惊蛰”来临,意味着春天真正开始。 3 月 7 日,剑阁乐康畜禽养殖家庭农场里,春光无限,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忙着给耙耙柑树剪枝。“农家无闲人。村里回来了年轻人带动发展产业,村子里有了生气,我们也有挣钱的‘活路’了。”55岁的村民徐可兵是脱贫户,无法干重体力活的他,每年在果园务工,一年要挣10000多元。 徐可兵口中的年轻人,正是返乡创业的伏元祥。 回故乡建家乡 46 岁的伏元祥是土生土长的剑阁县白龙镇人。 “当初回来,心里也有一番挣扎。成都的生意做得还不错,家也安到成都的,父母更是反对。”伏元祥告诉,2016 年,当时的禾丰乡政府开展“引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活动,乡里和村里的干部找到了他,希望他返乡创业。 “看到村里大把的土地荒废了,很可惜。乡村振兴,农村的发展机遇很多。创业哪儿都可以,回家乡不是更好吗?!”下定决心,伏元祥彻底放下成都年入50万元的生意,把一双儿女也带回了剑阁。 虽说是农村人,但伏元祥种地也是“生手”,“这几年做生意,各路朋友也多,销路这一块不愁,技术就跟着能手和专家学啊。”2016年,伏元祥在三尖村流转了17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耙耙柑。2018年、2019年,他又相继流转了130多亩土地。卖住房种果树 前几年,是伏元祥最艰难的时候。果树前两年没有收成,伏元祥把自己多年积蓄投入到果园,期间又遭遇霜冻死了2000多株幼苗,损失50多万元,他把成都的两套住房都卖了投入到果园。回乡后,伏元祥已先后投入300多万元,“关键时刻,政府又给我贴息贷款,终于渡过难关。”伏元祥告诉,开弓没有回头箭,既然开始了就要大干一场。 2021年,伏元祥的三个果园收获15万斤耙耙柑,挣了30多万元。更让他高兴的是,他的品牌耙耙柑获得了绿色认证。由于伏元祥坚持走品牌和生态种植的路,他家的耙耙柑不但价高销路更是看涨,“每年还没下树就卖光了,说明高品质的水果受人青睐。” 新农村新生代 如今,伏元祥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。今年,他又种植了一个高端品种“明日见”,还准备与朋友合资养殖肉牛羊,争取实现种养循环。伏元祥告诉,今年准备先试养殖1000头。看着荒芜的土地又有了生机,村里有了红火的产业,老人妇女也有“活路”,老支书徐碧雄很欣慰:“伏元祥回乡创业这 6 年,人工费都发了 100 多万元,这是个好娃啊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