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阁县产业发展突出创新驱动 引领高质量发展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0-01-01 10:14

剑阁县剑门工业园 赵辉 摄

剑阁东方电气风电叶片制造基地 赵辉 摄

    提到剑阁,首先就想到这里拥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剑门关和“三百里程十万树”的翠云廊。

    而这个曾经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区的小县城,如今除了文旅产业飞速发展,现代农业也势头强劲,工业发展提质增效。

    2018年,剑阁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3.12亿元,同比增长4.3%。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个、村特色产业园67个、户办小庭园1.25万个,新增特色产业基地16.8万亩。建成全国第三、全省第一的美国PIC优质生猪繁育基地,全省最大的新西兰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。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163个,“三品一标”产品认证达52个。

    也是这一年,全县完成工业投资25.6亿元、技改投资14亿元,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.56亿元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8.62亿元。

    从生态底色好提升到绿色发展强,剑阁县正走上了一条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
剑阁四川新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赵辉 摄

    创新驱动  壮大绿色经济

    翻开2018年剑阁县经济成绩单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.21亿元,增长8.5%,增速居广元市第3位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6%,居广元市第1位,还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。其中,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.89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9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6%;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.12亿元,比上年增长4.3%。

    今年6月18日,剑阁县优势资源和重点项目(新疆)推介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,会上推出了新能源新材料、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、生态康养等五大类26个重点项目,受到当地客商关注。

    剑阁县大力发展“5+2”新型工业以来,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和品牌产品,延伸上下游产业链、填补产业链空白。力争培育新“进规”企业5家以上。突出科技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亿元以上,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以上,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以上,力争规上工业信息化应用率达85%。

    在农业方面,剑阁县重点发展优质粮油、有机蔬菜、道地中药材等绿色有机农产品,推进秸秆、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。

    2019年,是剑阁县脱贫摘帽年,是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元年。剑阁县将着力发展新型工业,突出创新驱动,壮大绿色经济。

剑阁县石洞沟现代农业园区 剑阁县农业农村局供图

    特色农业  美农村富农民

    剑阁县金仙镇西河村一组的张小平,今年的200亩藤椒获得了丰收。

    “赶上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好事,生活比以前好多了。”张小平说,“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。得知家乡扶持特色农业发展,就回来种植藤椒。如今既不用在外奔波,还能带动乡亲们增收。”

    除了种植藤椒,西河村还建起采摘园,打造特色种植基地。“今年村里还种植了西瓜400亩,总产量约1200吨。”西河村第一书记马怀仁说,村里利用荒地引进业主种植西瓜,近三分之二的贫困户在瓜田劳作,“预计今年给农户的劳务费就有约50万元”。

    通过流转土地、集体经济分红、外出务工等途径,西河村原有50户贫困户目前已实现脱贫,小山村旧貌换了新颜。“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和区域优势,利用‘旅游+农业’的方式,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基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,为村民增收找到新的增长点。”金仙镇党委书记何思志说。

    西河村的变化,只是剑阁县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 近年来,剑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、省、市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,始终绷紧抓“三农”稳大局这根弦,根据自身农业资源禀赋,提出“坚定不移发展优质粮油、剑门关土鸡为主的生态畜禽‘两个核心产业’,加大发展绿色果蔬、道地药材、休闲农业‘三个生态产业’”的“2+3”特色产业发展定位,走“一主多元”的发展路子,不断加强农技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,按照县建万亩大园区、村建300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园、户建户办特色产业园的“三园”联动产业发展路径,引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。同时,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做好农村改革、乡村治理、农民增收等工作,全面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,“三农”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
    现有现代农业园区16个、省级产业融合园区1个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、省级水果主题公园1个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4条,建成高标准农田33.4万亩,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新西兰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。

    全县累计流转土地约27万余亩,培育粮油大户219户、村办特色产业示范园560个、户办小庭园3.93万个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(户)0.5万个,种植业规模经营达40%,养殖业规模经营达90%,培育发展了“碑碑梁”剑门关土鸡、“鸡星寨”剑门关土鸡、“旺丛”跑山鸡等企业品牌,剑门火腿、剑门关茶叶、碗中宝大米等荣获“四川省著名商标”,剑门关土鸡获得全国优势农产品品牌提名,东宝女皇李成功出口新加坡,四川蜀北生态农业公司的“碑碑梁”剑门关土鸡被纳入2018年广元市优质品牌农产品。

    新成立70年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,剑阁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方式,砥砺奋进,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,走上了一条振翅腾飞之路。如今的剑阁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,处处是一派和谐繁荣景象。

剑阁县驰恒汽车生产车间 赵辉 摄

剑阁县普安工业园 赵辉 摄

    “剑阁速度”发展战略新兴产业

    2010年剑阁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5.12亿元,实现增加值10.62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21.3%。

    2011年,县委、县政府提出“工业强县”发展思路,破解工业发展瓶颈,助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。

    在2012年实现二产首超一产的基础上,2013年实现了工业首超农业的重大转型,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.59亿元。

    2013年、2014年,剑阁县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,工业成为剑阁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引擎。

    2017年,全县规上工业企业59户,比2008年28户增长了107%,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.4%。

    2018年全年规上工业企业62户,总产值91.57亿元,同比增幅16.3%;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34.89亿元,同比增幅14.9%,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.6%,全市排名第一;剑阁军民融合产业园获首届军民两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“投资价值百强”奖。

    这其中,不得不提发展工业的“剑阁速度”。

    “十二五”以来,剑阁工业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相结合、坚持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,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大力培育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,发展壮大优势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抢抓实施制造2025“互联网+”等战略机遇,切实践行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。

   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,在新一届县委、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,着力构建“一区五园多点”和“一园一特色”的工业发展新格局,围绕工业强县总体思路,以科技创新为动力,以招商引资为引擎,以项目建设为核心,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,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促进工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。

    无工不富。多年来,剑阁的工业几乎从零开始,由慢到快,由弱到强,走过了一条充满曲折而又光芒万丈的历程。从手工业到传统工业再到现代工业,从生活用品到工业装备再到高科技产品……剑阁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伟大跨越,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。

    通过不断调整和发展,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起步发展,剑阁县初步形成了“3+2+1”(即:以食品饮料、电子机械、建筑建材为主的3个传统支柱产业,以轻工纺织、能源化工为主的2个优势特色产业,以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)的产业格局。

    全县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目前,剑阁成功创建级星创天地1个,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,完成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.64亿元,其中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16.32亿元,对比省、市年度目标完成率117%。

    (记者 张园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